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已失效)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3:29:03   浏览:93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已失效)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的通知

财统(200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深圳、厦门市国资
办,中央有关企业集团,有关金融机构:
为认真做好2000年度汇总会计(决算)报表(以下简称“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全面上报,现就“2000年报表”审核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2000年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核工作中,各地区和企业(单位)应按照“2000年报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自下而上、层层把关,充分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审核准备工作,确保报表数据质量并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全面上报。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一)全面审核“2000年报表”工作是否符合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不规范的情况进行纠正。
(二)全面审核上报的各类报表的汇总表和基础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和纠正报表编制中的各种问题,对合格的报表和录入数据进行验收。
(三)全面审核报表牵头单位和各业务口相关数据的一致性。
(四)在全面审核各类报表及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各地区各类汇总数据及企业(单位)合并会计报表数据。
二、审核工作的组织
各地方统计评价口(或牵头单位)应与各有关业务部门密切配合,采取逐户审核验收或分期、分批组织集中会审的方式,统一对报表进行审核、签字验收;中央企业(集团)、金融机构也应切实落实好审核工作的牵头组织机构,加强内部分工协调。为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抓紧做好审核工作,避免在全国集中验审期间突击的被动现象。在自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审核工作中的分工和责任。报表和数据通过各方面审核和与有关方面核对一致后应填写《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见附件二),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
(二)根据统一规定的上报期限,确定本地区、本企业(单位)报表的汇总、会审期限,并及时向财政部(统计评价司)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以确保分口数据的及时合拢和审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审核工作包括政策性审核和填报规范性审核,政策性审核主要以现行财务制度的有关政策为依据;规范性审核侧重于填报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及勾稽关系等方面的审核,可对照报表相关文件检查是否符合统一要求,利用软件提供的数据审核功能逐户审核报表的表内表间关系、检查数据的逻辑性及数据的完整性。
三、审核的主要内容
“2000年报表”的审核工作以正式下发的有关文件、统一软件格式及相关参数为标准进行审核,审核工作软件不再另行下发,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在满足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审核内容。审核主要内容:
(一)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按照统一下发的文件、格式及参数录入和汇总。
(二)审核所上报报表及软盘是否全面、完整、手续齐全,审核各类报表是否填报、录入完整,有无漏表漏项,金额单位是否准确无误。
(三)审核企业、单位填报的各项数据是否真实可靠、不重不漏,审核分口上报的相关数据是否核对一致,签字手续是否齐全,有无虚报、错报、漏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现象。应注意:
1.预算单位报表应与预算、国库、综合等业务处相关决算数据核对一致。(1)汇总后的财政拨款收入应与财政实际核拨数逐科目核对一致,预算科目填列至“项”级的,应核对至“项”级。(2)财决10表中的各项指标和财决12表中的“年末财政负担人数”、“独立编制机构数”以及“独立核算机构数”应与财政总决算相关数据核对一致。(3)财决14表和15表中的有关收支情况应与综合或政策规划部门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4)财决18表至23表中的相关数据应与有关业务口的相关数据核对一致。(5)上报我部的财决01表至10表(06表除外)均不反映基金收支情况(80至89类预算科目),基金收支仅在财决18表和21表中反映。
2.企业类报表涉及的同一户企业及相关行业的数据与有关业务口核对一致。
(四)审核汇编范围企业、单位的户数是否按照统一要求全面收集、不重不漏,并按规定逐户录入。
(五)审核各类报表重点指标及户数与1999年相比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企业、单位户数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并填写《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见附件三)及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见财统字〔2000〕2号文及企业类软件参数)。
(六)审核报表封面的各项标识填报是否真实、正确、完整。
(七)利用统一下发的软件审核各类报表参数中设置的表内、表间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审核公式参数详见2001年1月21日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请注意核对和下载。
(八)审核各类报表的汇总数据与基础录入数据是否相衔接,上报的汇总报表与数据软盘是否一致。
(九)检查数据汇总方法是否正确,树型结构及数据库结构是否规范、清晰。
四、验审报表前需做好的准备工作
“2000年报表”的全国验审工作将按中央和地方分别进行,计划从3月中旬开始截至4月下旬。各地方和企业(单位)应提前做好全国验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携带手续齐全的上报资料参加验审,主要准备工作有:
(一)完成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的审核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已通过本地方和本企业(单位)审核的各类报表及数据软盘,争取一次通过验收。
(二)按统一要求上报的内容,打印出各类汇总报表等有关数据资料,同时附送编制说明等文字材料,按报表类别装订成册,由有关责任人签字并加盖地方财政厅(国资办)或企业(单位)公章。
(三)按统一要求准备好应上报的各类汇总表和基础数据软盘一式两份,做好在计算机中临时抽审有关数据的准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本地方、本企业(单位)审核情况的登记和记录,并填写审核工作用表(详见附件)和企业《户数变动原因表》。
五、关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衔接问题
为了做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减轻企业负担,2000年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的申报工作随汇总会计报表上报同时进行。各地方、企业(单位)在组织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审核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保值增值考核工作按照国有资产分级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即各级财政(国资)部门负责本级政府直接监管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保值增值考核结果的确认工作。
(二)各地方、各企业(单位)应对2000年度汇总会计报表(企业类)“国有资产总量及保值增值考核情况表”(会年企附04表)各项指标认真填报,尤其是对国家所有者权益及有关客观增减因素应认真审核把关。该表经审核无误后,由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生成财统字〔2000〕2号规定的《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即作为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的申报表。请各地方、各部门(企业集团)通过中国资产信息网(http://www.cpinet.gov.cn)或中国财会信息网(http://www.cfai.gov.cn)下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软件。
(三)各中央企业集团在上报2000年度企业汇总会计报表时,应同时报送《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确认表》和《2000年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计算表》,同时附报有关国有资本客观增减因素情况的相关文件及凭证材料(或复印件),财政部将会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据此对中央直属企业(集团)进行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确认。各地方财政(国资)部门应比照执行。
关于2000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的有关具体要求,将另行发文通知。

附件一: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工作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 |汇总表规范、整洁,主表及补充表完整,签字盖章等手 | | | | | | |
| | 1 | | | | | | | |
| | |续齐全 | | | | | | |
| |---|-------------------------|---|---|---|---|---|---|
|报| 2 |编制说明完整,对有关问题说明清楚 | | | | | | |
| |---|-------------------------|---|---|---|---|---|---|
| | |与相关业务口分口上报的数据一致、有相关业务口核对 | | | | | | |
| | 3 | | | | | | | |
| | |签字确认 | | | | | | |
|表|---|-------------------------|---|---|---|---|---|---|
| | |汇编范围齐全,没有遗漏和重复,重点企业无漏报,并 | | | | | | |
| | 4 | | | | | | | |
| | |按要求进行逐户录入 | | | | | | |
| |---|-------------------------|---|---|---|---|---|---|
| | 5 |户数及重点指标增减变动原因清楚 | | | | | | |
|-|---|-------------------------|---|---|---|---|---|---|
| | |上报数据内容齐全,符合统一要求的格式、参数及录入 | | | | | | |
| | 6 | | | | | | | |
| | |方法 | | | | | | |
| |---|-------------------------|---|---|---|---|---|---|

|软| 7 |各类报表封面标识填报真实、正确、完整 | | | | | | |
| |---|-------------------------|---|---|---|---|---|---|
| | |各类报表数据符合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特殊情况有书 | | | | | | |
| | 8 | | | | | | | |
| | |面说明 | | | | | | |
| |---|-------------------------|---|---|---|---|---|---|
|件| 9 |各类汇总数据和基础数据衔接一致 | | | | | | |
| |---|-------------------------|---|---|---|---|---|---|
| | |有关人均指标和常用比例指标合理,无金额单位差错现 | | | | | | |
| |10 | | | | | | | |
| | |象 | | | | | | |
| |---|-------------------------|---|---|---|---|---|---|
| |11 |汇总方法正确,上报的“树形结构”清晰有效 | | | | | | |
---------------------------------------------------------

续表
---------------------------------------------------------
| | | | |预 算| | | | |
| |序 号| 审 核 内 容 |企业类| |金融类|保险类|建设类|境外类|
| | | | |单位类| | | | |
|-|---|-------------------------|---|---|---|---|---|---|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14 | | | | | | | |
|-|---|-------------------------|---|---|---|---|---|---|
| |15 | | | | | | | |
|-|-----------------------------------------------------|
| |审核记录: |
| | |
| | |
| | 报表审核签字: 软件审核签字: |
---------------------------------------------------------

附件二:

2000年汇总会计(决算)报表审核意见登记表
被审核单位名称:
--------------------------------------------
| 类 别 | 相关业务口 | 审核(核对)意见及签字 | 备 注 |
|-------|---------|-------------|----------|
| | 预算处 | | |
| |---------|-------------|----------|
| | 国库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预算单位类 | 农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综合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经建处 | | |
| |---------|-------------|----------|
| 企业类 | 农业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统评处 | | |
| 金融类 |---------|-------------|----------|
| | | | |
|-------|---------|-------------|----------|
| | 统评处 | | |
| 保险类 |---------|-------------|----------|
| | | | |
|-------|---------|-------------|----------|
| | 企业处 | | |
| |---------|-------------|----------|
| 境外企业类 | 统评处 | | |
| |---------|-------------|----------|
| | | | |
|-------|---------|-------------|----------|
| | 经建处 | | |
| |---------|-------------|----------|
| | 行政政法处 | | |
| |---------|-------------|----------|
| | 教科文处 | | |
| |---------|-------------|----------|
| 建设类 | 农业处 | | |
| |---------|-------------|----------|
| | 企业处 | | |
| |---------|-------------|----------|
| | 社保处 | | |
| |---------|-------------|----------|
| | 统评处 | | |
| |---------|-------------|----------|
| | | | |
--------------------------------------------

附件三:

2000年主要指标变动表
(金额单位:亿元)
一、预算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年初结余 | | | | |
|-----------------|---------|---------|-------|-------|
|本年收入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收入 | | | | |
|-----------------|---------|---------|-------|-------|
|本年支出 | | | | |
|-----------------|---------|---------|-------|-------|
| 其中:财政拨款支出 | | | | |
|-----------------|---------|---------|-------|-------|
| 人员经费支出 | | | | |
|-----------------|---------|---------|-------|-------|
| 公用经费支出 | | | | |
|-----------------|---------|---------|-------|-------|
|年末结余 | | | | |
|-----------------|---------|---------|-------|-------|
|资产部类合计 | | | | |
|-----------------|---------|---------|-------|-------|
| 其中:固定资产 | | | | |
|-----------------|---------|---------|-------|-------|

|负债部类合计 | | | | |
|-----------------|---------|---------|-------|-------|
|净资产合计 | | | | |
|-----------------|---------|---------|-------|-------|
|单位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年末财政负担人数(人) | | | | |
|-----------------|---------|---------|-------|-------|
| 其中:国家职工 | | | | |
|-----------------|---------|---------|-------|-------|
| 集体职工 | | | | |
|-----------------|---------|---------|-------|-------|
| 离退休职工 | | | | |
|-----------------|---------|---------|-------|-------|
| 年末长休人数 | | | | |
|-----------------|---------|---------|-------|-------|
|年末独立核算机构数(个) | | | | |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 | | |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 | | |
|-----------------|---------|---------|-------|-------|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 | | | | |
|-----------------|---------|---------|-------|-------|
|其他预算外收入 | | | | |
|-----------------|---------|---------|-------|-------|
|房屋面积单价(元/平方米) | | | | |
|-----------------|---------|---------|-------|-------|
|小汽车单价(元/辆) | | | | |
-------------------------------------------------------
注:房屋面积单价为房屋建筑物金额/房屋建筑物面积;小汽车单价为小汽车金额/小汽车辆数。
二、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量 | | | | |
|-----------------|---------|---------|-------|-------|
|本年应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本年实际上交税金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全年应发工资总额 | | | | |
|-----------------|---------|---------|-------|-------|
|人均工资(元/人) | | | | |
|-----------------|---------|---------|-------|-------|
|占用的土地面积(万平方米) | | | | |
-------------------------------------------------------
注:人均工资为全年应发工资总额(1999年为全年工资总额)/年末职工人数。
三、境外企业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户数(户) | | | | |
|-----------------|---------|---------|-------|-------|
|录入机器户数(户)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年末职工人数(人) | | | | |
-------------------------------------------------------
四、金融、保险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 金融企业 | 保险企业 | |
| 指 标 |-----------------|-----------------| 备注 |
|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1999年|2000年| 增减额 | |
|-----------------|-----|-----|-----|-----|-----|-----|----|
|县以上机构户数(户) | | | | | | | |
|-----------------|-----|-----|-----|-----|-----|-----|----|
|录入户数(户) | | | | | | | |
|-----------------|-----|-----|-----|-----|-----|-----|----|
|资产总额 | | | | | | | |
|-----------------|-----|-----|-----|-----|-----|-----|----|
|净资产总额 | | | | | | | |
|-----------------|-----|-----|-----|-----|-----|-----|----|
|国家资本 | | | | | | | |
|-----------------|-----|-----|-----|-----|-----|-----|----|
|营业(保险业务)收入 | | | | | | | |
|-----------------|-----|-----|-----|-----|-----|-----|----|
|利润总额 | | | | | | | |
|-----------------|-----|-----|-----|-----|-----|-----|----|
|净利润总额 | | |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 |
|-----------------|-----|-----|-----|-----|-----|-----|----|
|年末在职职工人数(人) | | | | | | | |
|-----------------|-----|-----|-----|-----|-----|-----|----|
|正常贷款 | | | | × | × | × | |
|-----------------|-----|-----|-----|-----|-----|-----|----|
|逾期贷款 | | | | × | × | × | |
|-----------------|-----|-----|-----|-----|-----|-----|----|
|呆滞贷款 | | | | × | × | × | |
|-----------------|-----|-----|-----|-----|-----|-----|----|
|呆账贷款 | | | | × | × | × | |
------------------------------------------------------------
五、建设单位类:
被审核单位名称: 送审人签字:
-------------------------------------------------------
| 指 标 | 1999年 | 2000年 | 增减额 | 备 注 |
|-----------------|---------|---------|-------|-------|
|汇编建设项目个数(个) | | | | |
|-----------------|---------|---------|-------|-------|
| 其中: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 非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 | | |
|-----------------|---------|---------|-------|-------|
|基建拨款合计 | | | | |
|-----------------|---------|---------|-------|-------|
|项目资本 | | | | |
|-----------------|---------|---------|-------|-------|
|项目资本公积 | | | | |
|-----------------|---------|---------|-------|-------|
|基建借款 | | | | |
|-----------------|---------|---------|-------|-------|
| 其中:基建投资借款 | | | | |
|-----------------|---------|---------|-------|-------|
| 其中:国债转贷资金 | × | | | |
|-----------------|---------|---------|-------|-------|
|企业债券资金 | | | | |
|-----------------|---------|---------|-------|-------|
|本年自筹基建资金 | | | | |
|-----------------|---------|---------|-------|-------|
|国有资产总额 | | | | |
|-----------------|---------|---------|-------|-------|
|交付使用资产 | | | | |
-------------------------------------------------------


2001年2月19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1992年4月29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2年9月26日四川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2009年3月21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2009年5月27日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彝族语言文字是彝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的一种主要语言文字。使用、规范和发展彝族语言文字是自治州的一项重要的自治权。
  第三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坚持语言文字平等原则,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中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学习、使用、发展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积极推广双语教学。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第四条 自治州内通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公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提倡彝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汉文;鼓励汉族干部学习、使用彝族语言文字或者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政府办公室、信访、民族事务、民政、工商、公安、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
  自治州企事业单位可以配备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员。
  第五条 自治州内的单位和个人,使用彝文应当遵守国务院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
  第六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开展彝族语言文字工作,要为促进自治州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第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加强彝族语言文字工作,把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投入。
  第八条 自治机关重视和加强彝族语言文字专业人才的管理和培养,有计划地做好彝文翻译和彝文古籍整理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提高彝族语言文字专业队伍的素质。
  第九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把执行本条例作为考核国家机关工作的一项内容;各级人民政府对认真执行本条例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自治州人民政府每三年举行一次彝族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第二章 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十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中一种。
  自治州国家机关公布法规和重要文告,应当同时使用彝文和汉文,下发文件和宣传学习材料,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文和汉文。
  第十一条 自治州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大集会时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一般会议,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和各县(市)以及彝族聚居乡(镇)举行人民代表大会,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和汉族语言文字。
  自治州内以彝族群众为主的各种会议,主要使用彝族语言文字,同时做好汉语文翻译工作。
  第十二条 自治州内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和代表当选证书等,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第十三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审理和检察案件,应当为不通晓彝、汉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第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在受理和接待彝族公民的来信来访时,应当使用来信来访者所使用的语言文字。
  第十五条 自治州各级档案部门,应当做好彝文文书的立卷存档和彝文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和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将彝族语言文字列入考录国家公务员、聘用工作人员、招生考试等的内容,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考录国家公务员、聘用工作人员或者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优先录用或者晋聘能够熟练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人员。
  自治州在考录国家公务员、教师等人员时,应当按比例录用各级各类学校彝族语言文字专业的毕业生。
  第十八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重视开展彝族语言文字教学。以招收彝族学生为主的中、小学校和班级实行彝、汉双语教学,完善两类模式并重并举的双语教学体制;州内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中小学校等彝族学生占一定比例的学校,应当开设彝族语言文字课或者彝语会话课。
  自治州重视和加强彝文教材建设,满足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
  第十九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重视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彝族语言文字教育。州内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要对彝族职工进行彝族语言文字教育;在彝族村民和居民中,首先用彝文扫除文盲,并加以巩固提高;彝族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使用彝族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能力。
  第二十条 自治州国家机关重视彝族文化事业,加强彝文报刊、图书编译出版工作,发展彝语广播、电视、电影、电子政务和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使用彝族语言文字进行文学创作。
  第二十一条 自治州各级文化、广播、影视机构应当开办彝语广播影视频道、频率,制作和编播满足公众需求、内容丰富健康的彝语节目和影视作品,加强彝语演职人员队伍建设。
  第二十二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组织,要有计划地收集、整理、编译、出版彝文纸质、镌刻、口碑等典籍作品。
  第二十三条 自治州新华书店、邮政和电信部门应当做好彝文图书、报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开设彝族语言文字电报、电话、书信和邮件的传送业务。
  旅游、交通运输等行业应当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语言文字提供服务。
  第二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的公章、单位名牌、会标、文件版头、证照、奖状、公告、公益性广告、永久性标语、个体工商户招牌、公共活动场所的牌匾、灯箱、交通标识、城市建设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名称、明确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界桩、街路巷地名标牌、有重要意义的碑文、汽车门徽等社会用字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驻州中央、省属行政单位和民航、铁路、邮政、通讯、金融、保险、连锁店等服务机构的单位名牌、证照、广告、灯箱等社会用字应当同时使用彝、汉两种文字;提倡使用彝族语言服务。
  自治州内生产的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名称和商品说明书,可以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彝、汉两种文字。
  第二十五条 自治州内的彝文社会用字使用标准:
  (一)以国务院1980年批准的《彝文规范方案》为准;
  (二)彝文用字规范、工整、易于辨认;
  (三)彝文翻译准确;
  (四)彝汉文字大小相当,字体协调美观;
  (五)横写彝文在上,汉文在下;竖写彝文在右,汉文在左;环写彝文在外环,汉文在内环或者彝文在左半环,汉文在右半环。
  第二十六条 自治州内的广告、美工、装璜制作商制作面向社会的彝汉文对照的各类招牌、证照等,应当符合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第三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自治州各级人民政府的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主管汉族语言文字、彝族语言文字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彝族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督促检查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二)负责组织和推广规范彝文工作;
  (三)负责彝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编译和出版工作;
  (四)翻译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的公文、会议材料和有关资料,承担同级机关召开的各种重要会议文件的翻译工作,组织实用科普读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
  (五)协调彝族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组织业务协作;
  (六)管理彝族语言文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工作;
  (七)履行其它语言文字工作职责。
  第二十八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监督和管理本系统的彝族语言文字的使用。
  (一)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印刷行业和电影、电视的用语用字,分别由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二)标语、牌匾和宣传栏、橱窗等用字,由城市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三)企业名称、个体工商户名称、广告、商品商标、包装、说明、证照等用字,分别由工商行政、技术监督部门监督和管理;
  (四)街路巷地名标志牌、明确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界桩、城市建筑物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物名称的用字,由民政部门监督和管理;
  (五)交通标识、大中型汽车、出租汽车门徽的用字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
  (六)旅行社、宾馆、酒店、旅游景区景点的招牌、标识牌、宣传广告用字由旅游和有关部门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自治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辖区内彝、汉双语教学的规划与发展,加强双语教学工作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
  第三十条 自治州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工作。辖区内使用彝族语言文字由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翻译或者核准。

第四章 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研究

  第三十一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遵照彝族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第三十二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
  第三十三条 自治州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应当加强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新词术语翻译的规范化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展审定和推行使用工作。
  第三十四条 自治州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彝族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工作,支持学术团体开展彝族语言文字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彝族语言文字科研事业的发展。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可按每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处以罚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依照前款规定所处的罚款总额,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不得超过5000元。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拒不整改和改正的,由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提请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使用彝族语言文字而没有使用,或者妨碍公民使用,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木里藏族自治县依照法律规定自主制定使用藏族语言文字的单行条例。
  自治州内的民族乡,可以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暂行办法》和《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行为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政府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暂行办法》和《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行为问责暂行办法》的通知

鹤政〔2010〕3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暂行办法》和《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日




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有效遏制违法建设,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城市规划区以及鹤淇产业集聚区、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属违法建设:


(一)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建设的;


(二)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三)未按规定限期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四)其他不符合城乡规划,未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建设的。


第四条 对未取得土地使用证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会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查处。


第五条 对已取得土地使用证,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六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对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经审核后可为其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未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查处。


第七条 房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时,对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施工许可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的面积等内容建造的建筑不予登记。


第八条 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维护查封违法建设施工现场、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现场秩序,对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制止和查处。


第九条 各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予以制止,并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对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发现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应予以劝阻,并及时向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或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举报。


第十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并处临时建设工程造价一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的;


(二)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三)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法建设,必须依法予以拆除:


(一)擅自占压城市道路红线、广场、绿地、河湖水面、高压供电走廊、地下工程、轨道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城市管线、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占用各级文物保护范围用地的;


(二)与城市环境保护不符,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的;


(三)违反国家相关标准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的;


(四)擅自在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建设的;


(五)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


(六)影响相邻建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卫生防疫等危及公共安全,引起严重相邻权纠纷的;


(七)擅自占用居住区内公共道路、绿地、公共场地进行建设的;


(八)其他妨碍城市发展、影响城市功能协调,后果严重,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


第十三条 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应向市政府报告。市政府在收到报告后3日内,责成有关区政府采取查封施工现场、暂扣施工设备等措施。


第十四条 城乡规划管理部门作出责令限期拆除、限期改正的决定后,当事人逾期不拆除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市政府在接到报告后6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改正,强制拆除或者代为改正的费用由违法建设的单位或个人承担。


各区政府是本辖区实施拆除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各区政府接到市政府下达的强制拆除决定后,须迅速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并组织城乡规划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实施强制拆除。


第十五条 公路、河道等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查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0年12月22日起施行。浚县、淇县可参照执行。










鹤壁市查处违法建设行为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维护我市城乡建设的正常秩序,有效遏制和及时查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各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对违法建设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工作人员。


第三条 城乡规划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予以问责:


(一)违反有关规定批准项目建设的;


(二)未及时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证、认定并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的;


(三)接到违法建设行为的举报后,不及时制止和查处的;


(四)对违法建设依法应当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而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


(五)发现违法建设行为或接到违法建设行为的举报后,对依法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查处事项,不及时书面告知或移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


(六)谎报、瞒报、拒报违法建设行为情况的;


(七)在工作中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四条 各区政府在处理违法建设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予以问责:


(一)执行国家、省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力,不能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的;


(二)对本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不予制止或与相关部门配合不力,致使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的;


(三)市政府作出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决定后,未及时组织协调强制拆除工作的;


(四)纵容、庇护、放任本辖区范围内单位、个人实施违法建设行为的。


第五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处理违法建设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予以问责:


(一)不执行国家、省有关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关于拆除违法建设的决定的;


(二)对本辖区范围内禁止违法建设工作领导不力、查禁不力,致使辖区内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的;


(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行为未及时妥善处理,致使矛盾激化的;


(四)纵容、庇护、放任个人进行违法建设的;


(五)拒不配合,甚至阻挠、妨碍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


第六条 村(居)民委员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建议村民(居民)会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规定,罢免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职务: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对违法建设监管不力,造成违法建设泛滥的;


(二)发生违法建设,不予劝阻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


(三)对拆除违法建设工作不积极配合的。


第七条 问责的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建议免职;


(五)责令辞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形式。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同时适用。采用建议免职、责令辞职方式问责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八条 对因检举、控告、查处案件或其他方式发现的应当问责的线索,由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按照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


调查机关应当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九条 调查机关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可延长15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实施、基本结论和问责意见。


第十条 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监察机关作出问责决定或由监察机关提请政府作出问责决定。


第十一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问责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问责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二条 调查机关应及时将问责情况反馈作出问责批示、提出问责建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十三条 被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影响问责决定执行。


第十四条 申诉由调查机关受理,另行组织人员按照程序进行复查。根据复查情况,调查机关在30个工作日内提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决定的意见,报决定机关批准。


调查机关应在问责决定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问责决定执行情况书面报告决定机关。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行政监察机关处理;应当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22日起施行。浚县、淇县可参照执行。